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加深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因素,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态势。全区经济总体呈现出国民经济增速稳步提高,财政收入稳健上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物价平稳、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 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7.5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38.1%。其中,第二产业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34%;第三产业完成74.7亿元,同比增长38.8%。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4.7%和85.3%。
全年实现销售总收入122.2亿元,同比增长41.4%。其中:区直属企业完成16.1亿元,街道系统完成93.5亿元,景子街完成5.6亿元,科技创业中心完成2.8亿元,四隆广场完成2.8亿元,其他部门完成1.4亿元,分别占全区销售总收入的13.2%、76.5%、4.6%、2.3%、2.3%和1.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35.0%。净增收21353万元.
二、 工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66552万元,为上年同期的8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142680万元。在全部现价工业总产值中,区直工业企业完成142405万元,街道工业完成16699万元,科技创业中心完成1903万元,其他部门完成5545万元;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40972万元,为上年同期的8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36098万元,为区计划的156.9%,同比增长35.1%,为市必保的121.5%。
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15721万元,为上年同期的10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146860万元,累计为同期的89.7%。在全部工业销售收入中,区直工业完成64285万元,街道工业完成46978万元,科技创业中心完成2158万元,其他部门完成2300万元。
三、商业
商业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81409万元,为年计划的123.2%,同比增长23.2%,为市必保的 91.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714868万元,同比增长21.7%;住宿餐饮业完成166541万元,同比增长33.1%,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6亿元,同比增长74.6%,为市必保的109.1%。
建筑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9824万元,为上年同期的285.8%。其中,区直建筑业完成96666万元,为上年同期的282.4%;街道建筑业完成63158万元,同比增长191%。
五、外经外贸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一年来,我区坚持“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利用腾出地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洽谈推进多项重点项目,创新“六位一体”招商模式,引进内资外资和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实现出口创汇0.13亿美元,累计为同期6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亿美元,同比增长121.2%。全区“四个一批”项目滚动发展到535项,比上年增长75.4%,涉及资金总额614.26亿元,比上年增长60.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92项,比上年增长22.7%,涉及资金总额567.46亿元。
六、财政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财政工作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增收与优支并重,改革与发展并行,管理与监督并举,实现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48955万元,同比增长15.5%,增加收入2001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2360万元,同比增长35%,增加收入21353万元;全口径财政支出118340万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2399万元,同比增长27.7%。
七、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力度强、范围广。全区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35667人,完成年计划的140.4%。实名制就业培训4400人,完成年计划的176%。社会保险征收总量为1534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87.1%;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到37620人,完成年计划的105%;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到 12314人,完成年计划102.6%;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到10713人,完成年计划103.0%;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到10925人,完成年计划102.1%。
八、城区建设
城区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共栽植乔木16227株、灌木10917株、草坪120174平方米、模纹植物16993平方米、花卉36440平方米,硬覆盖11573平方米。大规模翻新改造湖南公园和矿工路植物园,新植补植道路25条,新建街头和基础绿地10处,增加栽植的植物种类达到二十余种。在“城区建设五项工程”中我区负责9个街心花园、60个健身广场建设和25万平裸露地面的绿化工作。目前除乔灌木计划2010年开春栽植外,其余软硬覆盖建设已经按计划和设计要求全部完工。同时,小广告清理、除雪、占道市场取缔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市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我区城市危旧房改造也取得了卓越成果,2009年拆迁改造8个地块,拆迁面积30.2平方米,涉及居民5106户,已回迁安置6个地块,共计46.6万平方米。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硕果累累。2009年,全区共升入重点高中学生2433名,中考整体升学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我区20所小学开展了校本教研团队展示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区小学课改教研经验,与此同时,我区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身体健康水平等素质教育方面也不断创造新经验,启动了铁东区青少年科学院,承办了辽宁省第十届“铁东创新杯”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学生体育健康工程不断推进;全区教育基本建设项目投入6767万元,新建、翻建、扩建了风光小学、南长甸小学、钢都小学分校3所学校教学楼。对13所学校教学楼进行了加固、改造,为8所学校新建铺设了塑胶或人造草坪操场;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934.35万元,新建13间学生计算机教室、110间多媒体教室、8间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课程录制教室、3所学校多功能报告厅、3所学校校园网综合布线。学校基本建设“六有工程”总体完成40%,教育信息化“六有工程”也基本过半。
科技事业日新月异。2009年,全区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支持力度,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带动提高地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组织推荐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项。积极推进20多个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专利申请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全区共申请专利66项。同时,加强了服务体系建设,全区各街道创业中心面积已达到14万平方米,实现入驻企业1100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5亿元,税收9200万元。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文体活动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先后组织举办、承办了活动百场。主要活动有:鞍山二十三届“钢城之春”秧歌赛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歌咏活动专场演出暨“美丽的铁东”大型广场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文艺演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画摄影展、“祝福祖国”大型群众广场晚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相约健康行”系列讲座视频资料播放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鞍山作家作品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与祖国同行”为主题的全民读书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书评活动、全区中小学生迎国庆乒乓球比赛等。全年,我区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城区创建复查被评为国家文化先进区;区体育局被评为2009年度国家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查验收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新兴街道弘扬社区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社区、常青街道九处社区被评为省级文化、体育先进社区(今年全市只有我区获得此荣誉)。
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截止2009年年末,全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社区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以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疾病病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5%;甲型流感防治知识培训120余次,培训4900人次;其他疾病防控培训从业人员10000多人次,举办专题讲座3次,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全区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达到95%以上,麻疹疫苗接种9080人;妇保科建册1800人,建册率达94%;出生缺陷、产前筛查知晓率达95%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100%;儿保科建册1690人,系统管理率为90%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8‰;DST智力筛查出阳性3‰;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实施,2009年筹集新农合资金共25.25万元,政府医疗补助人均93.7元。
十一、人口
2009年末,全区人口总数为50万人,全年共出生人口2368人,死亡人口2708人,出生率为4.88‰,政策生育率达100%;自然增长人口-340人,自然增长率-0.70‰;流动人口3056人,其中流入669人,流出2387人。